第(3/3)页 而武植趁机提出:“陛下!如今孟州知州缺失,孟州当前灾难刚刚过去,还需要一位知州上任管理,所以微臣斗胆举荐一人上任孟州知州!” 武植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炸锅了! 这就开始提拔人了? 这武植,胆子也太大了。 你来朝堂才几天,知州虽然不是非常大的官,那好歹也是地方最大的官职。 可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蔡京就要站出来反对:“陛下,此事还需要慢慢商议,知州之职非同小可,处理的不好,会影响一方百姓!武侍郎为官尚浅,这种事情还需要多方考虑周全。” 武植道:“蔡大人说的对,若是都像蔡大人举荐的人一样管理知州,造成那么多冤案和欺压百姓的事情,也的确是影响当地百姓!” 这……蔡京被怼的当场差点吐血。 曾布也站出来帮武植说话,说什么武植办事有力,他举荐的人一定不差。 宋徽宗点点头:“武侍郎,你想举荐何人当这个知州?” 武植笑道:“陛下,这知州若是一般人当,肯定也是不合适的,要品行资历都要配得上才行,我觉得李树倒是非常合适,就是之前科考的进士李树。” 武植补充了一句。 本来,这职位武植想过花子虚,也想过武松。 但想来也不太可能。 花子虚没什么资历,武松是一个武官,一下跳跃这么大也不太可能。 武植朝堂根基还不是非常稳固,朝廷举荐官职,已经是非常大胆的事情了。 如果是进士李树,受到的阻碍就不大了。 因为李树进士出身,在宋朝这本身就是做官的人。而他本来就是任察院八品比贴士。 属于监察部门,他只是一个小官。 知州则是掌握地方大权的正六品官员。 一个是小透明,一个是正六品知州,掌握一方大权,相当于土霸王的存在。 两个没可比性! 而且任职期间做的好还能继续上升,虽然不在汴京,但实话说,能做到知州已经是极高了,即便以后李树不在升任,这辈子也够了,何况还有上升的可能。 宋徽宗目光闪烁:“是那个进士李树?” 这人他熟啊! 嗯,很有礼貌的一个人。 虽然显得有些木讷,宋徽宗对他印象还不错。 其他朝臣准备还说什么,宋徽宗没给机会,直接道:“李树朕也觉得不错,朕准了,即刻册封李树为正六品孟州知州!” 宋徽宗是官家,而且他手里掌握绝对的皇权,他若是满意,其他人都没什么可说的。 以前还有一个曾布跟他顶嘴,现在曾布也不在顶撞他。 宋徽宗做起决定,也更加的利落。 宋徽宗连高俅一个踢球的都能直接提拔到高太尉,掌握大宋禁军成为禁军统帅,武植举荐一个知州,在他眼中这算什么。 武植大喜! 事情居然如此顺利,这个宋徽宗果然还真是昏君啊! 像这种事情,其实哪有这么简单,一个官员的上任,是需要多方面考察的。 但武植这么一说,宋徽宗就这么一定,事情就成了! 官家不愧是官家,大宋的权利掌握在宋徽宗手中,还真是跟儿戏一样。 武植想到既然官家这么好说话,自己得好好利用才行。 平日得和官家多多亲近,我看也不要立什么功了,直接在他耳边吹风,将武松,花子虚,林冲,鲁智深都提拔到汴京,岂不妙哉? 不对,应该是自己在升任一个更大的官职,然后拥有一定的职权,将手底下的人全部安排在他身边,这个更妥当。 只是到底应该如何武植在琢磨。 忽然,武植又一想,也不对。 如果自己三番五次在宋徽宗面前举荐,难免会有些不妥。 不能老是他,他上面不是有曾布吗? 曾布身边还有许多朝臣,让他帮一手,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次武植打击了蔡京的威信,曾布想来也不会拒绝。 那就先将武松安排来汴京,这事得跟老师商量一下…… 此刻,武植如愿以偿。 他倒是很高兴,蔡京却很愤怒。 蔡京的人少了一个,被武植弄下来,不但如此还提拔了一个李树。 那李树和武植都是一批进士,武植既然举荐他,两人肯定有交情。 换句话说,武植提拔的是身边人,只要身边多一位官员就多了一份力量。 武植这才刚开始就让蔡京吃瘪,蔡京身为左仆射,可是当朝左相,怎么能吞下这口恶气? 他盯着武植,双眼闪烁。 蔡京忽然道:“陛下!” 宋徽宗:“朕已经准了,蔡京你还有何话说?” 蔡京:“既然陛下已经恩准,微臣无异议,只是微臣还有一件事情!” 宋徽宗笑道:“你有何事,尽管说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