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虽然搞学术研究是他的兴趣爱好,他也乐于沉迷于其中。 但不得不说他现在的状态早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学术研究范畴了,就算是兴趣爱好,也很难让一个人这样连轴不断的工作。 毕竟他现在的状态不说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工作研究,但他生活中除了研究和学术,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 但这个点,倒不是说他不想休息,而是现在还他没法休息。 正如他自己说的一样,无论是航天航空的发展还是对撞机的修建,都是等着他去做的事情。 如果说一些管理上的工作还可以交给其他人去完成的话,那前沿技术上的突破,就真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他去完成了。 没办法,他已经走在了科学的最前沿,一些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没人比他更熟悉,只能自己亲自去推进。 比如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小型化,如果不是他果断的将研究方向从托卡马克装置路线转向了仿星器路线,并且成功的做出来了改进型超导材料和设计了永磁体仿星器.小型化的突破还需要多久的时间,谁也不知道。 或许需要十几年,也或许只需要几年。 但不管进度如何,像现在这样,短暂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将聚变堆做到一辆suv轿车大小,恐怕是谁都想不到的。 不可否认星海研究院在其中的贡献,但最为核心的东西,说到底,还是他做出来的。 虽然徐川也挺想将理论转变成应用技术的工作交给其他人去做,但以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没法脱手。 毕竟很多东西不是他给出理论或者说给画张设计图出来就能造出来的。 理论上的成果他能做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际上的研究应用也能很快的跟进。 就像可控核聚变技术在上个世纪理论就已经完善了,实际应用在他重生回来之前却依旧是永远的五十年一样。 在大部分的时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理论科学的突破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技术发展,而技术的突破又能反向的带动科学理论的延伸。 只是正常情况下,这种相辅相成的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 但徐川没法等,他不可能等上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等待技术的突破。 毕竟一个人的黄金学术生涯就那么长,如果留下一堆的理论却又没法通过技术的验证的话,那未免也有些太让人惋惜了。 所以他只能自己‘抗在’第一线,带领研发团队去将自己的理论转变成实际技术。 这也是自从回国后,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都没什么休息的时间的原因。 饭桌对面,郑海沉默了好一会,长叹了口气后开口道:“但你这样也未免太辛苦了一点。” 徐川笑了笑,道:“其实倒也还好,对我来说,搞科研和普通人打游戏差不多,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 顿了顿,他接着道:“说起来你今天怎么怪怪的,忽然关心起这个了?” 郑海摇了摇头,刚欲张嘴说话,耳边就传来了另外一道声音。 “徐院士,紧急情况。” “nasa航天局在刚刚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投入一百六十亿米金,重启‘阿尔忒弥斯计划’,实现载人登月,重返月球的计划。”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